小儿股静脉采血直刺与斜刺的对比研究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1-1-26 22:03:54   点击数:
 

摘要:目的比较股静脉采血直刺法和斜刺法在临床小儿患者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患儿例,随机分为采用直刺法的实验组和采用斜刺法的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标本合格率及患儿组织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单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局部组织损伤发生情况及采血时间则低于直刺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股静脉采血;斜角穿刺法;小儿患者

患儿静脉采血是儿科诊疗过程中基本操作,而股静脉穿刺是小儿留取血液标本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小儿四肢血流分布较少,且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等特点,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沿腹股沟垂直穿刺因注射器针头相对较粗,采血量往往不够且易造成溶血[1]。即使穿刺成功,通常也会因为患儿皮下脂肪薄弱,针头穿刺成功后的皮下部分难以进行有效固定,进而导致采血不足,穿刺失败,而未获得足量标本反复穿刺则会产生血肿等组织损伤情况。此外,因小儿哭闹不配合及特殊解剖特点等,也常常影响穿刺成功率[2]。如何提高单次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是儿科采血操作中的关键点。目前小儿采血部位主要包括颈静脉、肘静脉、头皮下静脉及股静脉,而股静脉采血在临床患儿中最为实用,其不受患儿病情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而股静脉采血主要方式有直刺法和斜刺法,但关于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比较资料较少[3]。据此,本研究通过对住院患儿分组进行股静脉斜刺采血与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观察各组成功率、标本合格率、组织损伤情况及采血时间等指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6月~9月例住院小儿患者,年龄3个月~2周岁,男66例,女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采取传统的股静脉直刺法采血方法采血,对照组采取负压管沿腹股沟斜角穿刺法采血。

1.2方法直刺法:将患儿平卧,一腿部外展外旋45°,常规消毒,操作者左手食指在患儿腹股沟中内1/3处摸清股动脉搏动点,在其内0.5cm处作为穿刺点进行空针垂直穿刺,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回抽,见回血固定针柄并抽取所需血量,取针后棉签压迫5~10min。斜刺法:与直刺法同法固定患儿及腿部,从脐窝向腹股沟引一垂线,其垂点平行向下1~1.5cm作为穿刺点进行30°~45°斜角斜刺,见回血后固定针柄并抽取所需血量,取针后棉签压迫5~10min。

1.2评价指标

①两组患儿穿刺单次成功率,按单次进针即采得所需血量视为成功;

②血标本合格率%(溶血及凝血情况);

③患儿局部组织损伤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

2结果

2.1两组患儿采血成功率及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儿单次采血成功率及局部组织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患儿采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穿刺时间比较实验组患儿采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6±8.3svs36.1±3.9s,P

2.3两组患儿采血后标本合格率及标本溶血、凝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采血后血液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婴幼儿静脉采血为临床护理基本操作,但其较成人难度系数大,且临床上采集新生儿血标本时易发生溶血现象导致反复采血,易诱发医疗纠纷。对于临床患儿,快速有效的血液标本对于实验检验结果至关重要,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诊疗过程[4]。故采用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显得尤为关键。

本研究对比股静脉直刺法和斜刺法在临床患儿采血全过程中的效果,结果发现股静脉斜刺法单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直刺法,且采取的标本合格率亦明显优于直刺法,而患儿组织损伤情况则显著下降。斜刺法之所以较直刺法优势如此明显,主要因为:

①斜刺法减少了凝血溶血发生:采血针接负压真空管采血,由于真空管负压作用使血液直接导入真空管内,省略了注射器取血后再注入试管的环节,降低了溶血和凝血的发生率[5]。

②提高了工作效率:注射器取血后需一人压迫穿刺处,另一人及时将血标本注入相应试管,用采血针采血则省略了这个环节,减轻了护士工作量,节约了时间。斜刺法无需触摸股动脉,定位方便,节省时间,提高穿刺率,提高工作效率。

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注射器直刺取血时,在抽吸过程中由于手抖动或患儿哭闹、肢体活动时可造成针头不易固定,导致移位偏离血管,既加重了局部组织损伤,又不能一次抽出足够标本血量。采血针采血可利用负压真空管使血液自行导出,穿刺者仅需固定好针头,不必同时抽吸,穿刺针容易牢固固定,从而在保证顺利抽出足够标本血量的同时能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减轻小儿的痛苦[6]。

④降低患儿感染几率:斜刺法刺入小儿皮下时其在血管中长度更长更易固定,且位置直观,消毒时仅需对穿刺区消毒即可,降低了小儿穿刺感染几率[7]。

总之,与注射器垂直穿刺法相比,采血针接负压管沿腹股沟斜角穿刺法操作简单、对组织器官损伤少、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康琼芳.股静脉斜刺进针法在小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7):-.

[2]王雪梅.浅谈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会[J].新疆医学,,40(6):-.

[3]韦丽英,李柳芝.婴幼儿静脉采血部位选择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7):5-6.

[4]朱志霞,曾晓兰.两种小儿股静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18):-.

[5]刘维红,李春园.1~3月婴儿股静脉采血30°角斜刺与直刺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8):-.

[6]SunH.Applicationofsurfacelocationobliqueneedlingincollectingbloodsamplesfromfemoralveinforpreterminfants[J].ChineseNursingResearch,,42(6):6-8.

[7]高贵荣.股静脉斜刺法穿刺采血在儿科应用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1(3):-.

来源:百度文库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l/1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