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和设计师回应社会问题的能力与作为,是近年来全球探讨的热点问题,而回应这个问题最有力的答案出现在中国武汉。医院医院是武汉扭转抗疫局面的关键节点,也是当代建筑史上的奇迹。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于民,以此为发轫,12月4日,首届“设计为民生”高峰论坛于广州举办,邀请多位重磅嘉宾从不同领域呈现他们回应这个议题的行动与实践。据悉,此次论坛希望激发更多设计师围绕民生角度看待、思考设计,未来能创作出更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优秀设计作品。
据了解,首届“设计为民生”论坛由广州设计周组委会、IDC国际设计家年华组委会主办,Artslink艺珀和广州城博展览协办。论坛发起人张卫平表示,未来会将其打造成一个年度性、持续性的活动。
“设计为民生”论坛发起人广州设计周联合创始人张卫平致辞
医院设计重要主创成员,中南建筑设计院医疗事业部技术专家、建筑综合设计院(BIM设计院)副院长李文滔在论坛上分享了武汉医院设计背后的故事,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医院任务,在1天内定设计方案,3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12天。
中南建筑设计院国际工程咨询管理中心总经理高思展示了疫情期间建筑师、工程师们走出国门参与海外的“国际”“民生”的情况,“疫情突围”云投标中标萨尔瓦多国家图书馆等项目,并在下半年陆续向国外派出多批次共计50多人的海外实施组,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三文建筑创始人何崴认为,建筑往往作为乡村振兴的发起点,不是目的而是过程和手段。激活乡村,可以让乡村重新活过来,活起来,活得好。作为建筑学出身的景观人,山水比德创始股东/副总裁利征一直在探寻一条人重返自然的景观之路,他表示,“要用有温度的作品,实现社会化共享的理念。让场所拥有合适的温度,更贴近人心的表达,人与环境才能更加和谐长存。”
ADARC思为国际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及设计总监、香港注册建筑师丁劭恒则认为,“公共建筑都具有特殊的社会性,因此所有的作品都需要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挑战和障碍去寻求恰如其分的答案。创作上我们希望离开形式,拒绝某些来自形式的诱惑,让思考回归理性,让结果反映事物的本质,从而创造更具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尚诺柏纳空间策划联合事务所(SNP)董事/总设计师王小锋在论坛上展示了其实验性室内设计作品《倍浓巧克力—28平单亲妈妈与她的二孩甜蜜居室》的创作缘由,将人群定位聚焦于一个单身母亲和两个孩子,充分体现了其对都市特定人群的人文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