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设计院年轻人做方案,老员工画施

文章来源:设计   发布时间:2023-2-17 12:54:59   点击数:
 

市政设计院,算是半个同行,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施工图阶段的设计费是最高的,这属于行业共识。对比下来,看看项目建议书、可研阶段的设计费取费标准,大家都会觉得这些前期的工作出力又不讨好。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最先接触的就是施工图绘制的工作。管网的施工图包括设计说明、平面图、纵断图、横断图、大样图等等。平面纵断都好说,鸿业嘛。设计说明、横断图、大样图等也好说,基本上设计院都会有一套成熟的模板,按照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路宽、基础情况),按需要调整就好。

从总体上说一方面难度不大,很容易上手;另一方面也适合新人尽快的熟悉工程的实际内容,比如除了管道之外,井布置的原则,甩头原则,地基处理,管道连接方式等。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多,慢慢的,一些非施工图项目也慢慢的开始往我这边分配。编制可研报告、编写投标文件,做一些方案等等。

这些工作其实也比较好开展,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任务也是在有明确的指示下开始做的,没有什么需要沟通、协调、修改的成本。出来的成果主要是A4文本,如果有标准图核算这种计算工作量的规则的话,这些任务的工作量和施工图一样,都比较好统计。

当我从一般设计人员,开始做一些负责人工作的时候,慢慢有些工作量变得不那么好统计了。比如,现场踏勘的工作量怎么计算?与业主来回的沟通协调怎么计算?做大片区管网项目、水厂项目,进行前期设计计算的工作量怎么计算?对我来说,这些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量,但没办法量化,去考核或者计算。

到现在,我已经基本不做施工图了,这是我的主动选择。跟我同期的一个哥们现在还经常做一些施工图,他的想法就和题干类似,做施工图算的奖金相对清楚明白,做施工图可以保证一个稳定的月收入。比我年长的一位总工也偶尔会做一些厂站类项目最复杂部分的施工图,他倒不是为了施工图的奖金,而是有一个设计人员不能长期脱离一线的理念。

我有这么一个观点,抛出来分享。如果一个“老员工”、“老油条”还在非施工图不做,那么这些员工在企业内的“地位”肯定不高。这些人不就是被知乎唾弃的画图匠么?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所谓的施工图奖金,加上经验丰富,出图效率高,理想状态下,他们能够靠着画图保障一份相对不错的收入。

我也见过画图到退休的老同志,图面细节几乎无可挑剔。但是,没有靠多画施工图向上发展的途径,因为施工图只是设计院这一系统中的基础工作。这个和大部分其他行业是同理的,向上发展的途径势必会加入如管理、沟通、协调等等其他额外的工作。我曾经写过一篇回答,阐述了几条设计院画图仔的出路。其中两条路是向上发展,即揽活型人才和技术性人才;两条路是横向发展,即考证型人才和画图型人才。

如果有意走前两种路径,那就别把施工图看得太重。别觉得施工图是一切,就像别觉得技术就是一切一样。如果有以后两种路线,那也简单,打不过就“加入”嘛。老员工可以不干方案,你也撂挑子嘛。都做了四年了,刚毕业的新人开始也会把自己看做“老员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l/14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