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设计 >> 设计市场>> >> 会展场馆,这十年

会展场馆,这十年

文章来源:设计   发布时间:2023-3-30 18:29:27   点击数:
 北京儿童皮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383630.html

过去的十年,随着会展业的发展,会展经济的作用与价值不断被肯定,作为行业中枢的会展场馆也被赋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期望。会展场馆也在持续升级迭代,无论是建设理念还是管理理念都在发生改变。

刘海莹先生曾提出“五代会展场馆”理论,从以成果展示为主的第一代场馆到业态功能丰富的第五代场馆,会展场馆经历了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从德国模式到中国特色、从成果展示到商业运作、从功能单一到业态复合等多重转变。再到“第六代会展场馆”理念的提出,场馆建设及运营均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看数据

数据是最直观也是最客观的呈现,如前文所说对场馆兴建热度的质疑一直存在,虽然场馆数量仍有上升趋势,但从近年来的数据变化可看出场馆建设正在逐步理性化。

增长趋缓,场馆建设综合化。根据《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历年数据统计,过去的十年里,年-年场馆数量与面积呈稳步上升趋势,这两项数据在年出现下降,年-年再次回归增长,年再次下降,整体变化幅度趋缓。从总体数据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疫情等多因素影响下,会展场馆的投资更趋理性化。年全国展览场馆座,正在建设的展馆有25座,已经立项待建展馆有6座。在建以及立项的场馆项目大多为规模较大的综合性会展场馆,如武汉天河国际会展中心使用面积超过45万平方米,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使用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杭州大会展中心及厦门翔安新会展中心使用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由此可见大型会展综合体的建设已成为新趋势。

一城多馆,城市布局协同化。《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历年数据显示,年拥有2座及以上场馆的城市逾30个,而在年报告显示这一数据已近60。在年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中也显示,拥有2家展览馆以上的城市数量占到样本总量的42%。早期建设的场馆位置多处于城市内部,有部分更是临近市中心地段。对会展场馆而言,繁华地段通常意味着双刃剑。一方面,丰富的配套是场馆的服务优势;而另一方面,寸土寸金也常常限制了场馆的建设面积,尤其在争取大型展览活动时缺少竞争力。基于此,许多城市选择将大型场馆项目落于机场周边以实现协同发展,如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临近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南京空港会展小镇位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周边,杭州会展城新的选址也临近萧山国际机场。

运营不足,空间利用低效化。在众多数据中,场馆的利用率是体现运营能力的关键指标,根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年与年全国展览馆租馆率在10%以下的场馆都超过50%,年举办展览会数量在9个及以下的场馆占54%。一方面由于前期热潮兴起,场馆往往急于建成,规划不足为后期运营带来诸多难点,同时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化也是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多数场馆的经营管理仍较为传统,空间的利用价值还有待提升。

 看竞争

过去,会展场馆的比较多强调规模、硬件等维度,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的不断发展,场馆间的对比指标更加多元,竞争参与者也在不断增加。

不再是单体竞争,是城市的“较量”。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如“新经济会议目的地”、“国际会展之都”、“国际会展名城”等都是从政府层面提出的发展口号。而场馆作为会展经济的实体,是政府投入的重要着手点。一方面对场馆建设更有全局规划,从项目定位、功能设计到综合配套考虑再到后期运营管理环环深入,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对会展场馆进行定位规划,旨在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很多城市已经转变角色,从“布施者”变为“服务者”,从会展政策的通盘考虑、服务职能的全面提升、目的地营销的深入推进等多维度进行代言,会展场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为会展城市之间的竞争。

不再是规模竞争,是创新的“追赶”。如前文所述,近年来场馆的规模数量或许还能成为话题,但早已不再是争先后的唯一优势。我们开始把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l/14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