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下降明显,天气由凉转寒,早晚温差大,医院提醒您:要注意保暖,尤其脚部保暖,谨防感冒、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
65岁的白大爷退休后身体还不错,平常喜爱晨练溜弯,可最近1年,老人家发现走路不如从前,走个两三百米,右侧的小腿就酸的不行,得停住站一会。
白大爷以为自己只是“老寒腿”,穿厚点就好了。谁知前两天实在熬不住,去医院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吓一跳,竟是右腿的血管堵了!
很多老年人也像白大爷这样,开始出现活动后腿部酸疼,甚至走路一瘸一拐,许多人往往认为是受凉了,“老寒腿”发作。其实它就是每年随着气温下降而发作或加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走进“老寒腿”
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就好比人体内的原油,心脏就像一个油泵,通过不同管道将能量源源不断输送至各组织器官,通向下肢的管道主要包括胸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的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逐年增多。
主凶竟是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结构不够健康,过多摄入食盐、脂肪,缺少运动,体重超标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疾病。而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
吸烟可以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可损伤血管,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高血脂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老寒腿”的进阶
早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
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所以常会被病人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误诊误治,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因此要提醒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的病人,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
发展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常表现为发凉、麻木,腿部肌肉会出现痉挛,俗称“抽筋”。
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与其他病混淆,所以常会被病人误认为是老年人缺钙或是腰椎病,误诊误治,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因此要提醒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的病人,医院通过科学的检查手段确诊。
重度期
如果出现跛行症状仍没有诊治,病变继续恶化,就会出现“静息痛”,患者即使在不运动的时候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使得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这个阶段患者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许多老百姓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老寒腿”,挺常见的,穿暖和点,或者贴个膏药,熬过这个冬天就没事了。但是,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发展可以看出,这个疾病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医院诊治,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有截肢甚至死亡的危险。
科学预防
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极大的降低发病的危险性。
(1)戒烟;
(2)低盐、低脂肪、低糖的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适当的健身锻炼可以控制体重,等于经常让血管做体操,可以增强弹性,防止老化;
(4)善于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压抑;
(5)注意保暖,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部分患者可能因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而发生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