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具有复杂血管解剖结构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MT治疗,TRA和TFA之间的有效性和有效率相当。在精心挑选接受MT治疗的患者中,TRA可能优于TFA。
————摘自文章章节
研究背景
在多个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的介入手术相比,TRA已被证实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鉴于安全性的改善和患者对TRA介入手术耐受的证据,许多中心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种技术来进行神经介入手术,并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然而,在大血管闭塞的情况下,再灌注时间对于降低长期致残的可能性至关重要,因此目前仍不清楚TRA与TFA相比是否会延迟再灌注或预后更差。我们近期发现经桡动脉入路在复杂弓形和显著弯曲的患者中更具优势。当术前CTA显示主动脉弓形态复杂时,Miller医学院在前循环取栓时会主要首选TRA进行治疗。
在本研究中,来自迈阿密大学Miller医学院神经外科和放射科的RobertMStarke教授介绍了对于这些复杂弓形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入路选择经验,比较了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入路进行机械取栓(MT)两种方法在血运重建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于年1月在线发表在《JournalofNeuroInterventionalSurgery》上。
研究方法
对本中心的数据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选取在年2月至年2月期间,接受MT治疗的51名具有复杂血管解剖结构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记录患者特征、手术技术和结果。比较了TFA和TRA队列。本文采用非配对t检验、X2、Fisher精确检验以及Levene检验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入路点之间显着差异。
研究结果
在51例患者中,18例(35%)通过TRA进行了MT治疗。患者的特征、斑块位置和主动脉弓类型及颈动脉迂曲的存在没有显着的差异。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无显着差异,包括单次再通率(54.5%vs55.6%,p=0.)和平均通过次数(1.9vs1.7,p=0.)。平均再灌注时间(61.9vs61.1min,p=0.),成功血流重建率(脑梗塞溶栓评分≥2b87.9%vs88.9%,p=1.0)和功能结果(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39.4%vs33.3%,p=0.)在TFA和TRA队列中相似。
研究结论
对于具有复杂血管解剖结构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MT治疗,TRA和TFA之间的有效性和有效率相当。在精心挑选接受MT治疗的患者中,TRA可能优于TFA。
图1.首行为正常弓形和牛角弓特征的示意图。第二行为主动脉弓“Ⅰ型”、“Ⅱ型”和“Ⅲ型”,如果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顶部之间的距离是CCA的一倍宽度称为“Ⅱ型”(*),两倍宽度则称为“Ⅲ型”(**)。第三行描绘了ICA曲折、卷曲(或成环)和扭结。BC,头臂动脉;CCA,颈总动脉;ICA,颈内动脉;L,左;R,对;SC,锁骨下动脉。
表1.患者及不同入路特征总结。
*桡动脉和股动脉之间比较的P值。ICA,颈内动脉;MCA,大脑中动脉;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表2.操作技术与临床效果总结。
*桡动脉和股动脉之间比较的P值。mRS,改良Rankin量表;TICI,脑梗死溶栓。
组稿
张颖影副教授
医院
编译
赵明主治医师
医院
审校
张永巍副教授
医院
终审
刘建民教授
医院卒中中心
兼神经介入中心主任
真实世界中Trevo支架的取栓效果
AIS成功取栓血管再通后早期再闭塞因素的预测分析简易标准筛选超时间窗或发病时间未知的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