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给动物连续不断吸入氢气14天,由于过去在潜水医学研究历史上曾经有更大浓度氢气更长时间吸入的研究,也有治疗癌症的高压持续吸入试验,因此这算不上非常高大上的研究。但过去研究没有从对疾病预防角度,所以这个研究仍然有一定价值。因为这个研究能告诉我们,氢气的安全性确实是非常高的,即使是连续不断接触和使用氢气,也没有问题。另外甚至能预防慢性疾病,这个研究是针对血管内膜增生,这种病变可见于长期的心血管疾病的过程。结果也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持续吸入氢气可能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当然动物实验结果需要人体研究验证。不过从氢气过去的人体研究中,我们可以推测这种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能有效性,即使对人体来说,也该如此。
不过,这个研究使用的氢气浓度比较低。持续吸入需要在日常生活使用,保证绝对安全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但设计在1.3%的氢气浓度也过于保守。应该2%甚至4%以上比较好一些。我认为采用这种连续吸入的办法不如间断吸入更符合生活规律。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睡眠过程吸入氢气,白天工作不吸的方式,看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效果不错,则是更符合人性的方式。总之,一切都可以探讨,新领域,值得探讨的内容多得是。
以上为点评,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相对专业性比较强
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仍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健康损失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而疾病的进展伴随着活性氧(ROS)依赖的慢性/持续性氧化应激引起的血管损伤。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ROS水平升高,导致脂质、蛋白质和DNA受损。因此,通过下调ROS来减少氧化应激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一种方法。事实上,有报道称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来下调ROS,从而减弱动脉粥样硬化。
曾报道在体外实验中,氢分子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盐来减轻氧化应激。氢分子被证明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而对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几种方便、有效的给氢气途径,如吸入、口服富氢水、注射富氢生理盐水和直接渗透(溶液、眼药水等)体内给氢分子。有研究表明,氢分子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而防止缺血再灌注(I/R)损伤、血管移植、颈动脉球囊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脑血管痉挛等动物模型血管重构。
以前报道中,在再灌注前的2小时缺血条件下,2%的氢气吸入被发现对降低大鼠I/R损伤模型的死亡率和功能结果是有效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吸入氢气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益作用却知之甚少。近年来,电解水很容易产生氢气,氢气不仅作为一种能源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