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兵哥哥
这样告诉我们
战场救护对于及早挽救指战员的生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赢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和掌握战场救护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战伤救护是战时为减少伤亡,迅速恢复战斗力,以保持战争实力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进行战伤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加强敌情观念和灭菌观念,要迅速、准确、及时地抢救伤员。在救护中要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近后远。要做到不用手接触伤口,不用碘酒涂擦伤口,不随便用水冲洗伤口(化学烧伤和磷弹例外),不随便取出伤口内的异物,不准塞回突出的脏器,不轻易放弃和停止抢救时机。
战伤救护四项原则(一)创伤止血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线,要准确地止血,就必须掌握主要动脉的压迫点。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急救包或消毒纱布、棉花、布类做成垫子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紧包扎。多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
2.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血流而达到临时止血目的。多用于头、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头顶部出血时,在耳前对准下颌关节上方,指压颞浅动脉。颜面部出血时,用食指(或拇指)压迫同侧下颌骨下缘、下颌角前方约3厘米处的面动脉。头颈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压迫同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颈总动脉,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肩腑部出血,用拇指压迫同侧锁骨上窝中部的锁骨下动脉。前臂与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四指压迫上臂内侧沟处的肱动脉。手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横纹稍处的尺、桡动脉。下肢出血时,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时,可用双手拇指重叠用力压迫大腿上端腹沟蹭稍下方的股动脉;互救时,可用手掌压迫,另一手压在其上。足部出血时,用两手指或拇指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止血带止血法。
用于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紧止血法。止血时,先在出血伤口近端动脉上放一块布料或纸卷做的垫子,然后用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绕肢体1-2圈勒紧打成一活结,或用枪通条、笔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时要注意:止血带与皮肤之间要加垫;止血带每隔1小时(冬季30分钟)松开一次,时间2-3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
(二)伤口包扎
伤口包扎是为了压迫止血,保护伤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夹板。包扎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四头带。以下只介绍最常用的三角巾包扎法。
1.头面部包扎
风帽式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点各打一结,形似风帽,顶角结打在前颌,然后将两底角拉紧包绕下颌至枕骨节下方打结。
(1)下颌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四指宽,取三分之一处托往下颌,长端经耳前头顶至对侧耳前下方与另端一端交叉,然后绕过前颌、枕后于对侧打结。
(2)面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打结套住下颌,罩住头部,拉紧两底角交叉至前额打结。口、眼、鼻处可剪洞。
2.肩、胸(背)部包扎
(1)肩部燕尾式包扎法。将燕尾夹角向上放在伤侧肩上,燕尾底边两角包绕上臂上部打结,然后两燕尾分别绕胸背于侧腑下打结。
(2)胸背部包扎法。将三角巾顶角放在伤侧肩上,把左右两底角拉到背后打结,然后再和顶角相结。
3.腹臀部包扎
(1)腹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朝下,底边横放于脐部,拉紧底角至腰部打结,顶角经会阴拉至臀部上方,同底角余头打结。
(2)臀部包扎法。将三角巾斜放于伤侧臀部,项角接近臀裂处,用顶角的带子在腿根部缠绕打结。将向下的一角反折向上在对侧髂嵴上与另一角打结。
4.四肢包扎
(1)手(足)包扎法。手放在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拉顶角盖住手背,两底角交叉压住顶角绕角绕至手腕打结。包扎足部与手部相同。
(2)肘、膝部包扎法。将三角巾叠成适当宽度,将中段斜放于伤口部,取带两端分别压住上下两边,包绕肢体一周打结。
(三)骨折的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法
在上臂外侧放一块木板,用两条布带分别固定骨折上下端,然后用三角巾或腰带将前臂吊于胸前。如无木板,用胶鞋代替也可。无材料时,可用背包将上臂固定于本人胸部。
2.前臂骨折固定法
用两块木板(或木棒、竹片等)分别放于手掌、背两侧(只有一块木板时,放于手背侧),用手帕或毛巾叠成带状绑扎固定,然后再用三角巾或腰带吊于胸前。
3.大腿骨折固定法
将一块长度相当于伤员从腋下到脚跟的木板用布带分别固定于伤肢外侧。
4.小腿骨折固定法
取长度超过上下两个关节的木板按大腿骨折固定法固定。
对骨折处进行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伤口有出血时,应先止血、包扎,后固定;四肢骨折时,应由上而下固定,固定时要露出指(趾),以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固定材料不应直接接触皮肤,应垫以棉、布等物;离体断肢应包好随伤员一起后关,以便再植;固定松紧要适宜。
(四)伤员的搬运
1.单人徒手搬运法。背式、抱式。
2.双人徒手搬运法。椅式、拉车式。
3.脊椎骨骨折搬运法。两人用手将伤员平托于硬板(或门板)单架上。严禁抱头、脚和使身体屈曲,以免加重损伤。
总的来说
我们对于意外是无法阻止的
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所以个人都应该留些时间
学习关于战伤救护的知识
更何况身为国护的我们
更应该了解和学习
END编辑
妥永杰
审校
李盈莹
责编
贺小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