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527条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17-6-23 22:15:57   点击数: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25-27条)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创伤引起的出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都很常见。出血量大,会迅速危及伤员的生命,而及时抢救,则能使伤员转危为安。学会一些简单的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遇到创伤性出血的伤员,首先应注意伤员的全身状况,有没有休克、骨折、内脏损伤、内出血等。血液呈喷射状的出血,是动脉出血,后果多较严重,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注意不能用手接触伤口,不要把灰土等粉末撒在伤口上止血,不能用不干净的物品处理伤口。

加压包扎止血法最为常用。方法是用消毒纱布垫盖住伤口,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情况紧急时,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布料等代替纱布。

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把从骨头表面经过的动脉压住,阻断血流。必要时,也可以用手掌或拳头。这种方法效果很快,但不能持久,只能在紧急时用一下,接着转用其他方法。

身体上有许多动脉都在靠近体表的骨头表面经过,必须熟悉这些部位,才能施行手压止血。例如,大腿、小腿等部位出血时,在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的稍内侧触到股动脉的搏动,然后把两手的拇指重叠,或把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一齐将股动脉压在股骨上。

如果是动脉大出血,用上述方法难以达到效果,必要时可以使用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可以压住出血的血管,阻断血流,但它只能用在四肢动脉的出血。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带、橡皮管等具有弹性的管带,情况紧急时也可以用绷带、三角巾等棉织软物,但绝不能用塑料带及铁丝等。最好用充气式止血带,因为它的压力均匀,止血效果好,对组织没有损伤。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能过长,以免造成局部缺血时间过长,导致肢体组织坏死,肢体组织坏死严重时甚至不得不截肢。一般止血带只能使用半小时至l小时,最多不能超过2~3小时,而且每隔半小时就应松开l分钟。上止血带时,注意先把毛巾、布块等柔软的东西垫在皮肤上,一定要加上明显的标示,注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止血带,以供接受伤者的医疗单位参考。

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用屈曲肢体压垫止血法:把绷带或布条卷起来做成软垫,垫在肘关节或腘窝(膝关节的后侧)处,然后使关节尽可能地弯曲,再用绷带或者三角巾把它固定。这个方法只能用于没有骨折的情况下。

填塞止血法是把消毒的纱布、棉垫等填塞以上这些方法都只能用于急救。采取这些措施后,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现代社会的创伤,常常是多处、多发损伤。如果骨折时,覆盖骨头部位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损伤破裂,使得骨头折断的一端与外界相通,这就称为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如果急救措施不当,会给日后的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甚至可能会造成肢体的残疾。

对开放性骨折的急救处理要注意伤员整体状况,不能只顾局部而忽视身体其他部位可能发生的损伤。

对骨折部位要临时固定,这样可以减少伤员的痛苦,防止骨折端因活动而增加对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的损伤。用夹板固定时,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在没有固定之前,不要随意搬动伤员或者移动受伤的肢体,如果当时难以找到适当的固定物,可利用躯干或者对侧肢体来固定。

经过上述必要的处理后,医院治疗。转送要迅速、安全、舒适,途中要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

搬运脊柱损伤的伤员时需要特别小心。对脊柱损伤的伤员,一定要让他的脊柱保持平直,千万不能用把他抬起来或背起来。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搬运方法,用绳索、帆布等软担架搬运的方法,都是很危险的,这样会使脊柱弯曲,加重伤情,容易造成截瘫。

在搬动脊柱伤员时,最好有三个或四个人,三个人并肩站立在伤员身体的一侧,双手分别托住伤员的肩部、臀部和大腿。一个人站在伤员的头侧用双手固定其头部,几个人动作协调一致地把伤员搬放脊柱板上(或硬质担架、门板、床上),用固定带或布带将伤员的头、胸、腰、臀、大腿、小腿、足部固定在脊柱板上(或硬质担架、门板、床板上),医院。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有效地防止感染及传播疾病。

手的清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手是传染病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之一。带有病原体(导致疾病的病毒和细菌等)的手可通过握手、接触扶手等途径将病原体传给他人,病原体也可通过触摸自己的眼、口、鼻,侵入体内造成感染。因此,回到家中,首先应该先洗手。

遇到下述情况都需要洗手:吃饭服药前,接触清洁物品、搂抱婴幼儿前,便前便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外出归来;去医院看病或者接触患者后,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或唾液之后,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后,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清洗。

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打开水龙头后,用流动的水冲洗手部,应该使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湿,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搓出皂洙,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整个搓揉时间不应少于l5秒,最后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干净。洗手时,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缝、指关节等部位。应将手的各个部位清洗到。如果没有自来水,也可以用勺取水浇洗。

揩手毛巾应放置妥当,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果能预备多条毛巾以供替换,则更为理想。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可用含60%酒精的洗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洗澡能洗掉积汗和污垢,促进排汗,进而保证皮肤有效地调节体温,并有利于皮肤的“呼吸”功能;洗澡可以加快皮肤和肌肉的血液循环,使皮肤获得更多的营养,清除乳酸等使人感到疲倦的物质和其他废物,消除人体疲劳,减轻或消除肌肉痛;略比体温高一些,温度适宜的浴水对皮肤、神经有安抚、镇静的作用,有助于止痒、止痛和缓解其他不适感。洗澡时水温保持在38%最适宜,最好不要超过40%。

无论女性还是男性,都应养成每晚睡前清洗外阴的习惯。性生活前清洗外阴,可以有效地预防妇女生殖道感染。清洗时应该用清洁的水,专用盆、毛巾。

不应与别人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如果一个人患有皮肤病、性传播疾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病原体可能沾染到洗浴使用的盆、毛巾上,如果与他人共用盆、毛巾,有可能导致共用者感染这些疾病。此外,不共用毛巾、盆,还能预防沙眼、“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龋病俗称“虫牙”或“蛀牙”,但并不是牙里真有什么“虫子”。在我国,患有龋病的患者多达4亿人以上,尤其是婴幼儿,乳牙的患龋率相当高,这大大损害了儿童的口腔健康。

龋病的病因非常复杂。除了细菌破坏以外,经常吃糖或甜食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在口腔里,平时就有许多能致龋的细菌。口腔里适合的温度、湿度,以及牙齿表面的沟窝和牙缝中残留的食物,都给细菌提供了生存、繁殖的良好条件。这些细菌和唾液中的营养成分,又会黏附在牙齿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牙菌斑”。

牙菌斑附着在牙面上,它们是些柔软而不能被水冲掉或漱掉的堆积物,是细菌集聚、生存和繁殖的场所。这种牙菌斑去除以后,在1~6个小时内,又可以重新形成。所以说,牙菌斑的存在是引起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的直接原因。

预防龋病的主要方法,就是每日刷牙。最好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不要少于3分钟。晚上睡前的一次刷牙更为重要。

牙刷要选用标准牙刷。不要使用一次性的、不合标准要求的牙刷。使用牙刷后,应注意冲净,并保持干燥。一把牙刷即使刷毛弯曲不厉害,使用时间也不宜超过3个月。

推荐成人使用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要点是首先将牙刷放到位(每一次能够刷2~3颗牙齿),牙刷的刷毛指向根尖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与牙面呈45度角,轻轻加压后在原地水平颤动牙刷8~10次(每次水平移动不超过1颗牙),然后再顺着牙面(上颌牙向下、下颌牙向上)刷几次。一组牙齿刷完后,将牙刷移到下一组的2~3颗牙齿。牙齿的咀嚼面用拉锯式的方法刷。刷牙时要保证每颗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到。

刷牙时,不要采用水平拉锯式的“横刷法”。这种方法难以刷到牙齿邻面的软垢和菌斑,还会损伤牙龈,容易造成牙颈部的楔状缺损。

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推荐使用含氟牙膏来预防龋齿。不过生活在高氟地区的人,不需要使用含氟牙膏。因为人体吸收的氟一旦过量,会引起氟中毒,最主要的疾病就是氟斑牙和氟骨症。另外,3岁以内的儿童适合选用含氟量较低的儿童牙膏;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时要控制用量,每次用量为黄豆粒大小。

吃东西以后要认真漱口。温水含漱,能清除牙缝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如果使用牙签剔牙,要选用木制的或塑料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最好选用细一些的牙签。生长在牙缝中间的牙菌斑,是牙刷刷不到的角落。有条件的人,最好使用牙线清洁牙齿,并且每隔半年或1医院的口腔科进行口腔洁治(俗称洗牙)。









































白颠疯会传染吗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z/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