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学士学位,年医院工作,擅长新生儿常见病及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于年曾在浙江大医院进修,年在新疆哈密援疆半年,发表国家级论文8篇。
今年是医院工作的第十四个年头,从完成4年的科室轮转到转战新生儿内科的10年间,他从一名青涩的实习生成长为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这期间,有苦有甜、有笑有泪,而他,正享受着这个职业带来的价值感与欣慰……
初见张雨,中等个子,一身紫色无菌服、圆圆的脸上挂着笑容,话语间透着腼腆。
高压下练就乐观心态
“相比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来说,新生儿内科虽然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场面,但也承担着一大部分病情紧急程度一般的患儿的抢救任务,如新生儿重症感染、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伤等,忙起来也是不分昼夜,分秒必争。”张雨说。
每天早上,张雨都会医院,先到病房巡视一圈,看有没有病情突变的患儿。在查房过程中,帮助和指导一线医生为患儿进行穿刺。医院坐诊,两天在东三街院区坐诊,剩下的3天还要值二线班,医院部分患儿的转诊工作。一周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周能休息一天变得相当奢侈。
每逢二线班,张雨和同事就得一天一夜在路上奔波,连续十几个小时吃不上饭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儿。“昨天我们连续跑了3个地方,从上午9点半到驻马店,到下午5点赶往济源,再到凌晨2点奔赴巩义,中间基本上没有什么间隔,结束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但令人欣慰的是,这3个患儿经过救治,都已经脱离危险。”说到这,他会心一笑。
危急中抢救患儿于水火,这对张雨来说是常事。两周前,张雨曾接诊一名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几个小时前出现食欲不佳、头部后仰、胳膊向后反躬、全身皮肤发黄的症状,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新生儿Rh溶血症。张雨介绍,“Rh溶血病可导致新生儿黄疸、贫血、大脑损伤、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生死面前,刻不容缓。张雨立即决定采用换血疗法来抢救患儿,于是,在护士的操作下,患儿动、静脉穿刺完成,新鲜的Rh阴性血经静脉进入患儿体内,置换出的问题血液经动脉缓缓流出,3个小时后,换血过程完成。经过3天的生命体征监测,患儿情况稳定,两周后顺利出院。
援疆中锻造坚强意志
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年6月1日,医院唯一一名援疆代表,张雨带着家乡人民的重托,带着河南人的实干精神,奔赴千里之医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援疆工作。
“一幕幕就在眼前,仿佛是昨天的事。那半年过得非常充实,虽说苦,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回忆起半年前的援疆经历,张雨不由得感慨万千。
初到哈密,气候、饮食和语言上的不适应感随之袭来,医院领导和同事的热情照顾下,张雨克服种种困难,工作很快开展起来。查房,给随行医生讲解疾病知识;参与产科查房,查看新生儿情况;参与产科会诊,协助抢救高危产妇。除了这些日常工作,张雨和同事还定期下乡义诊,赶往几十公里外的牧区,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咨询、诊疗等服务。
张雨在接诊中发现,由于医疗资源和医疗信息分布不均衡,当地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对疾病基本的认识,致使患儿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期。“医院的条件医院中算是最好的,但唯一不足的是医生的业务能力,医院的整体水平,必须培养人才队伍。只有一批又一批有经验的医生下基层帮扶成为常态,才能真正带动当地医疗水平的提高。”
半年来的朝夕相处,张雨和医院的医务人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动力,如果再有机会的话,我希望科室的同事也都能参与,这将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