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一款被形容为“救命神器”的医疗设备——ECMO,通过各种新闻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俗称的人工心肺机、“叶克膜”的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常适用开胸手术,心脏停跳时,为患者提供能在一个能在体外形成生命循环的系统,代替其进行心肺功能的体外循环,是现有体外循环技术中的王者。
这两天,来自伊宁县的女护士小宋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一场“小感冒”她差点与死神擦肩而过,而救了她一命的就是“救命神器”ECMO。这也是伊犁州第一次使用ECMO设备参与医疗救治,使用它的就是援疆医疗专家、医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徐骁晗和他的医疗团队。
半月前,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小宋“感冒”了,和以往一样,她根据自己的症状口服了些感冒药,以为过几天就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上,没想到这次“感冒”来势汹汹,不到24小时,感冒症状愈演愈烈,很快出现胸闷、气急、心慌等一系列表现,医院同事给她做了初步的检查,心律不齐、心肌收缩无力,心肌损伤指标高于正常值数倍,不少结果指向一个很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救护车很快将小宋运送到了伊犁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床边心超、心电图、复查心肌损伤指标……,所有的结果再次证实了心肌炎的诊断,此时,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正在疯狂的侵蚀那颗原本健康的心脏,心肌收缩能力直线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很快降到了30%以下(正常值在55-70%)。从入院开始,监护病房郭主任就开始积极地对症处理,抗病毒、免疫球蛋白冲击,高流量给氧,但小宋的心衰表现还是在继续加重,心跳也越来越不规律,入院第二天,出现了极其危险的3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降到了每分钟45次以下,血压90/45mmHg,指脉氧也降到了90%以下。
心脏随时会停摆,怎么办?第一次全院会诊,心内科李锋主任快速地给小宋置入了临时起搏器,心率暂时提上来了,病人也感觉稍微舒服了一些,随后的一天,监护仪上显示病人始终无法恢复自主正常心律,血压也始终在90mmHg左右,心超室马丽主任再次进行床边心超,屏幕上显示的那颗心还是肿胀、有气无力,射血分数在30左右,尽管装上了起搏器暂时解决了心率的问题,整个心脏还是岌岌可危,心衰和死亡就在附近徘徊。
第二次全院会诊,援疆医疗专家、医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徐骁晗提出,患者的心脏正处于病毒炎症最危重的时期,只有让心脏休息,卸下一部分负担,等炎症期完全过去,心脏才有自我修复的可能,所以,目前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给患者装ECMO!更让徐骁晗振奋的是,在伊犁就有一台全新的ECMO!。
ECMO的运行逻辑,就是通过血泵代替心脏,膜肺代替肺,将血液持续运输到人体,维持各个器官运转,维持生命。相比其他体外循环产品,能对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治疗和恢复提供更长时间。ECMO常在重症治疗和ICU中露脸,被看作目前此类生命抢救的终极手段,是和死神博弈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国内近十年来在一些大的重症医学中心开始逐渐推广ECMO,挽救了不少病危患者,今年医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价格异常昂贵也是ECMO的常见标签,徐骁晗直言,今年疫情期间,救命的ECMO,全国的存量也只有台(不计港澳台)。
所以当徐骁晗听说伊犁有一台ECMO时,他毫不犹豫提出,想要使用这项技术。不过,因为ECMO使用要求技术高,难度大,之前伊犁还没有用过,全新的设备也还没有来得及安装,最近的安装公司也远在别的省份!
可是,想使用ECMO,就是要跟死神抢时间、抢速度,因为病人等不了!徐骁晗提出,自己上阵,亲自组装!他的提议也得到了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ECMO小组迅速成立了!
在小宋入院第三天中午13:00,ECMO装机完成!测试完成!13:30,ECMO正式被搬到小宋的护理床边!置管顺利完成!ECMO开始运转!暗黑色的静脉血从左侧股静脉引流出来,经过氧合器和离心泵,转化成鲜红色的动脉血,从右侧的股动脉回到身体,终于,被病毒折磨许久的心脏和肺开始减负休息。ECMO小组不敢松懈,开始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监测。
术后第二天,各项指标开始向好,小宋自己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轻松,第三天、第四天,心功能快速恢复,射血分数恢复到45%以上,心衰指标逐步下降,自主心律开始出现,第五天,完全恢复自主心律,各项指标达到撤机指征。在上机后小时,安全停机,撤除ECMO管道。术后第7天,小宋终于回到了普通病房。
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体现了医院在重症心肌炎、心衰患者抢救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担当,尤其是ECMO的成功使用,标志着伊犁地区的危重症救治能力的一大提升。在今后,类似的危重症患者不用出州就能得到国内最高水平的及时抢救和治疗。
供稿:伊犁州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