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GAMA技术了解一下大脑中动脉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0-1-11 21:41:12   点击数:
 

3D-GAMA技术第一次听说?3D影像?GAMA射线?不止您好奇,小编也是非常好奇。

3D-GAMA技术:

采用局麻下直接抽吸脑动脉取栓术,我们简称为3D-GAMA技术。

1

3D——完成3D-DSA造影检查明确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血管走形

2

G——将6FGuiding送至颈内动脉C1段

3

A——Penumbra3MAXC抽吸导管为取栓装置

4

M——用Microwire引导Penumbra3MAXC抵达血管闭塞段

5

A——用抽吸泵负压Aspiration取栓

目前我院已连续治疗了8例MCA-M2段栓塞的病例,8例患者%达到mTICI3级再通、%在出院时mRS≤2分、75%在出院时mRS≤1分、无症状性颅内出血病例。初步提示采用3D-GAMA治疗术前评估为MCA-M2段栓塞的病例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以下为采用3D-GAMA技术成功开通的相关case。

患者信息

周某,女,63岁,因“被发现失语伴右侧偏瘫4小时”于年3月16日由外院急诊转入我院评估能否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患者最后正常时间至入院8小时。

既往史

患糖尿病20余年,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余无特殊。

入院查体

T36.9℃,P72次/分,R20次/分,BP/72mmHg,体重62Kg。神志清楚,房颤心律,NIHSS16分(意识水平提问2+凝视1+面瘫2+右上肢运动4+右下肢运动3+感觉1+语言3)。

辅助检查

外院急诊头颅NCCT未见明显异常,ASPECTS10分。入院后急诊完成头颈部CTA+CTP: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枝闭塞、侧枝循环良好;左侧额顶叶有大片低灌注区域,估测尚存较大缺血半暗带。

诊疗思路

脑梗死诊断明确,责任血管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分枝,病因为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确切发病时间不明,最后正常至预计的股动脉穿刺时间在9-10小时,神经功能损害重、NIHSS16分,CTP提示左侧额顶颞叶有大片低灌注区域,估测尚存较大缺血半暗带(无相关测量软件),急诊血管内治疗是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措施,在征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后立即安排急诊手术。

手术经过

一、

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稍烦躁,基本配合手术,约束带约束左侧肢体。右侧腹股沟局部浸润麻醉,置入6F股动脉鞘,0.in泥鳅导丝引导6FGuiding至左侧颈内动脉C1段,经6FGuiding行3D造影明确左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后上干M2段分枝闭塞。

二、

在路图下,经6FGuiding,用Transend微导丝将Penumbra3MAXC头端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部,回抽无血液经过Penumbra3MAXC回流,考虑Penumbra3MAXC头端与血栓接触,将Penumbra3MAXC尾端连接Penumbra负压抽吸延长管及负压吸引器,负压抽吸90秒后仍无回血,回撤Penumbra3MAXC、回撤过程中无回血,考虑血栓被Penumbra3MAXC头端捕获,将Penumbra3MAXC撤出6F导引导管尾端Y阀,发现Penumbra3MAXC头端捕获暗红色血栓。

三、

栓子被取出后复查3D造影明确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再通,无栓子逃逸,mTICI3级。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29分钟。

术后情况

血管再通后即刻查体NIHSS7分(意识水平失语2+右上肢运动1+右下肢运动2+语言2),较术前减少9分。术后14小时复查头颅NCCT:左侧外侧裂周围小片状梗死病灶,内有小片状高密度影;ASPECTS8分。术后神经功能快速好转,术后第3天行动自如,日常语言理解基本正常,能表达单词和短句、内容能被理解,NIHSS1分。

3D-GAMA技术要点

1

3D造影必须做。和颈内动脉末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前动脉A1段、基底动脉相比,M2-M3段闭塞需要3D造影才能准确评估闭塞的位置和血管走行,术者只有准确了解这些参数才能准确把3MAXC送到闭塞段。

2

3MAXC管径较粗,能够保证术者经其手推造影做出足够清晰的减影图像和路图。

手推造影不但可以明确3MAXC头端和血栓的位置关系,而且可以明确3MAXC和闭塞段血管管径的差距。如果闭塞段血管管径稍大于3MAXC直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3MAXC头端应该尽可能向血栓推送,以保证3MAXC头端充分接触血栓尾端,保证一次到位一次开通;如果闭塞段血管管径明显大于3MAXC,则一定要在术中通过3MAXC手推造影明确血栓尾端位置,保证3MAXC头端刚刚接触血栓而不是部分穿过血栓后将血栓压在3MAXC管壁和血管壁之间。

3

回撤3MAXC的过程中只需要关闭Guiding滴注,持续保持抽吸泵负压抽吸即可。

目前对于颅内较小血管急性闭塞的患者(如大脑中动脉M2-M3段、大脑前动脉A2-A3段、大脑后动脉P2-P3段)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尚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有两个问题必需要明确:①较小血管的闭塞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血管小绝对不等于症状轻;②对所有患者来讲,只要有可能,其遗留的神经功能损害越轻越好,最好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对于神经功能损害严重的颅内较小血管急性闭塞的病例(如大脑中动脉M2-M3段、大脑前动脉A2-A3段、大脑后动脉P2-P3段,甚至小脑后下动脉)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是有必要的,只要该病例存在缺血半暗带、只要医生具有快速开通闭塞血管的能力。

供稿者及科室信息

刘曙东

主治医师,重庆医院神经介入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介入诊疗和临床研究工作。重庆市永川区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头痛学组副组长,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脑小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第一届脑血管健康青年委员会常委。主持多项医疗和教学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重庆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年,是“国家神经病学重点学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神经内科专业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神经内科专业基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网络成员单位”、“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脑血管病研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本硕博培养点及博士后工作站。现开放床位张,其中NICU12张。现有医护人员71人,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6名、在读博士10名,担任省级以上学术职务60余人次。

5月抽吸专栏-病例征集专题:

?如何获得更好TICI3级再通

?远端栓塞如何安全解决

如何编写和投稿?

1.文稿编辑:

*网页端编辑神经介入资讯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白癜风品牌影响力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xgyy/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