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
术者:左光银杨明贾白雪江裕华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男,因“言语笨拙5个月,左上肢无力3月余”入院。医院,头部MR:左侧基底节区及放射冠区新发梗死灶(图1A,B)。头颈部CTA:右大脑中动脉M1段近段狭窄,远端分叉后血管稀疏,后循环未见明显异常(图1C,D)。
图1CT灌注成像:右额颞顶见大片低灌注(图2A-D)。
图2DSA:右颈动脉造影见右M1段近端重度狭窄,血管欠光滑,分叉后见下干显影,上干浅淡显影,血管床塌陷。见大脑前动脉通过软脑膜动脉向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代偿(图3A)。左颈动脉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图3B)。后循环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后循环向右侧前循环代偿(图3C,D)。
图3高分辨核磁:右大脑中动脉M1段管壁塌陷(图4A,B)。
图4
既往: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3级。病后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及降压治疗。
诊断
右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右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为本次发病的责任病变,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关风险:医源性夹层,动脉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入路,置入6F鞘,将6F导引导管送至右颈内动脉C2段,血管造影显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前血管内见充盈缺损,分叉后上干显影较既往血管造影有所改善,远端分支有所增多,下干表现同前(图5A,B)。将Synchro微导丝(0.″,cm)携Echelon-10微导管,通过右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困难,经多次尝试通过M1段近端送至下干M2段,尝试跟进微导管未获成功(图5C)。遂撤出微导管,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球囊(1.5mm×9mm),球囊再M1段阻力感较强,由近及远扩张两次,造影显示M1段远端形成动脉夹层,波及上干近端(图5D),经导引导管缓慢推入替罗非班5ml,观察10分钟后再次造影,夹层所致血流减慢明显改善,mTICI2b级,M2段以远显影较球囊扩张前明显改善(图5E),观察10分钟后复查血管造影无改变后结束治疗。
图5
讨论
本例处理右大脑中动脉M1段次全闭塞,微导丝通过病变困难,微导管不能通过,结合病变管腔内充盈缺损,考虑既往有狭窄合并陈旧血栓形成,因血管壁负性重构明显,高分辨核磁因成像分辨率的限制,管壁成像显示欠佳。球囊扩张过程中感觉病变坚韧,扩张后可见分层,考虑医源性夹层形成,给予替罗非班泵入后好转,考虑病变长且质地较硬,未予支架置入,近期会加强复查了解其远期疗效。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