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ECMO(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ECMO最早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成功利用。ECMO除了能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之外,如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情况,也能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因为ECMO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也被称为生命支持技术,并被视作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终极武器”。因此,这项技术也被称为I重症监护病房(ICU)里的“终极武器”
在这次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抢救中,ECMO也多次被派上了用场。月6日深夜,医院眼科大夫李文亮生命垂危的消息牵动万人心,在抢救他的过程中,一直在使用ECMO。ECMO示意图与ECMO病例有关的诸多报道,便时常带有几分振奋人心的味道,因为标题总是伴随着“起死回生”的字眼。
力推ECMO的台北市长、医院外科医师柯文哲曾在年的一场TED演讲中提到,一名56岁男子,因细菌感染,心脏被一次次修剪,最后竟至于没有心脏,ECMO进行循环支持16天,最后实施心脏移植后又恢复如初。
01
ECMO的前世今生
ECMO(体外膜肺氧合),在台湾等地区也被音译为叶克膜。适用于心肺功能出现问题的危急重症患者,如急性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情况。它的工作原理不难理解:将静脉血引出体外,让血液结合氧气之后,再泵回体内。根据血液回输路径不同,ECMO分为VV(静脉到静脉)和VA(静脉到动脉)两种模式:前者辅助呼吸,而后者将血液氧合以后泵回动脉,绕过心脏和肺脏,这就使得这两个器官,尤其是心脏无法正常工作的时候,ECMO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因此ECMO也被称为生命支持技术。
使用ECMO的患者,以VA模式为例,通常都会在大腿根部最粗的股静脉内置入导管,把静脉血引出,通过硅橡胶膜的氧合以及加温等工序之后再泵回到另外一侧的股动脉当中。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相比,ECMO无需进行开胸手术并在主动脉上插管,而且是一个密闭环路,抗凝药所需剂量小,血液循环细胞破坏少,且费用更低,所以可长时间使用。
这个看似简单的技术设备,经历了60多年的技术沿革才发展成熟。美国从年代开始就在ECMO上重金投入,但治疗成功的重复性不高,只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支持疗效效果较好,ECMO一度不被看好。随着工艺与设备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协会在培训和推广等方面的不断努力,到千禧年之际,ECMO才取得突破,开始大面积推广。
00年,医院麻醉科副主任、ECMO研究室主任李斌飞运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一名重症心肌炎患者,是业内公认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例有计划开展这项技术的病例。
柯文哲的专长为心脏移植、危重症与急救等,是台湾地区引进ECMO技术的先驱,也对大陆引进ECMO功不可没。在年竞选台北市长时,他曾提到去过大陆18次,都是为了指导ECMO运用。李斌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个时候,台湾的ECMO技术在亚洲领先,他就曾赴台湾学习,回来后组织了几次ECMO全国大会,都邀请了柯文哲来讲课。
首都医科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主任侯晓医院学习的最早一批学员,那时柯文哲在该院举办一两天的培训课程。年左右,随着ECMO开始在国内少数几家心医院,医院、医院开展,ECMO的病例数量开始逐渐增多。侯晓彤说,起初的时候,ECMO治疗要与各种并发症作斗争,死亡率很高,他曾经连续遇到14位患者死于感染的严峻情况。
年甲流H1N1在全球的爆发与年的禽流感H7N9疫情是ECMO在国内开始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