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珠玉middot第2期替罗非班联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1-8-3 12:59:34   点击数:
 北京湿疹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210622/9092833.html

专栏主编:朱其义

主任医师,教授,医院神经内二科主任,兼神经内科副主任

世界卒中组织(WSO)成员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

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急性脑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脑循环与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兼介入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神经急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临沂市医学会脑血管病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年开始从事脑血管病介入诊治,熟练掌握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慢性颅内外动脉闭塞开通术、颅内深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参与多项国家大型临床研究,参加12部“中国指南/专家共识”的制定。

国家脑防委年度优秀中青年专家。

医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

朱其义孙洪杨王贤军韩红星宫健王浩赵振宇崔言森陈旺

琅琊珠玉·第2期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的重要原因之一,亚裔人群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更高(30%~50%)。由于单纯使用取栓支架开通率低,易出现反复闭塞,常需要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作为治疗或补救措施,术中抗栓药物的应用是争议的焦点之一。虽然AIS血管内治疗术中辅助使用替罗非班已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的证据,急诊血管内治疗术中和术后局部急性血栓形成并非少见。为此,我们尝试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和阿甲曲班抗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简要汇报如下。

入选标椎:①前循环符合“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推荐的病例选择标准;②血管内治疗术中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狭窄性闭塞。抗栓方案:①血管内治疗术前使用替罗非班6微克/kg静脉注射,0.1微克/(kg·min)维持24h,复查头颅CT无出血后按以上指南推荐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接替;阿甲曲班10mg+生理盐水30ml静脉泵入,3小时泵完,12小时重复一次。观察指标:90天内:①任何部位的出血(不包括影像学上的渗血);②头颅MRA或CTA责任血管闭塞;③NIHSS评分和mRS。简要病例资料:年6月~8月入组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41岁~80岁,平均年龄61.6±13.6岁。术前NIHSS评分12~25分,平均17±5分,4例桥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手术过程:镇静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8F动脉鞘,造影证实闭塞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狭窄部位大脑中动脉9例,大脑前动脉1例,立即实施以上替罗非班联合阿甲曲班抗栓方案。术中使用Solitaire或Trevo支架取栓7例,球囊扩张7例。结果:随访90天所有病例无出血事件发生;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性闭塞术后第2天头颅磁共振MRA提示责任血管再闭塞,其余9例血流维持良好。术后90天mRS评分≤2分患者80%(8/10),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典型病例:

男41岁,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0小时,加重12小时,外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不见好转转来本院。神经内科查体:神志清,精神差,不全运动性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侧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3级,左侧巴氏征阳性。NIHSS评分13分。入院诊断:脑梗死,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

影像学检查

图1:术前CTA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RAPIT软件ASPECT评分7分

图2:RAPIT评估:核心梗死区24ml,低灌注区ml

图3:血管内治疗术中A:DSA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B:2.5mm×15mmGateway球囊扩张后局部血栓;C:取栓支架4mm×20mmSolitaire取栓后残余狭窄;D:2.5mm×15mmGateway球囊扩张后

图4:术后头颅CT和磁共振检查A1A2:术后24H头颅CT平扫见造影剂渗出;B1B2:术后3天MRI右侧基底节少量渗血和缺血灶;C1C2:术后3天MRA责任血管血流通畅

思考

血管开通后再闭塞,是AIS血管内治疗常见并发症,与临床症状恶化和远期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动脉硬化狭窄性闭塞患者,在机械取栓/血管成形术术后,由于血管内膜损伤,胶原和脂质核心暴露、组织因子释放,诱发血小板激活聚集,同时激活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导致急性血栓形成。

图5:血栓形成模拟图

从上图可见,血栓形成有两大途径,即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基于阻断血栓形成双途径可能较单一途径更有效的设想,我们选择使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和阿甲曲班抗凝。替罗非班是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占据受体的结合位点,使之不能与黏附蛋白相结合,从而特异且快速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加曲班是作用于凝血酶的抗凝药物,与传统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肝素比较,阿加曲班分子质量较小,不仅可结合游离的凝血酶,还可渗透到已形成的血栓内作用于结合状态的凝血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形成和血小板聚集,起效迅速、可逆,停药后抗凝作用快速消失。既往一项多中心、三臂、随机的ARTSS-2研究显示了阿甲曲班良好的安全性。我们设计替罗非班联合阿甲曲班抗栓,并使用各自推荐的半量,也是基于最大可能地降低出血并发症。

本组资料尽管已有4例术前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抗栓仍无任何出血事件发生,提示该方法是安全的;1例责任血管再闭塞,可能存在抗栓不足。由于本组资料病例较少,替罗非班联合阿甲曲班在急诊狭窄性闭塞血管内治疗术中的应用,还有待于更多不同剂量、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zlby/12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