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92岁大爷突发心梗,心脏竟然长在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1-3-24 21:15:53   点击数:
 北京雀斑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210304/8714221.html

东南快报记者林雅通讯员吴旻慧蔡瀚文/图

胸闷,

一动就气喘,夜里无法平躺睡觉……

92医院一查,才知道是急性心梗。

抢救分秒必争!

但极罕见的事发生了,俞大爷竟是“镜面人”,他的心脏长反了。

幸亏,福建医院心内科柴大军主任医师当机立断给老人做了介入手术治疗,老人转危为安。

胸/闷/,一/动/就/喘

竟是急性心梗找上门

俞大爷今年92岁,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老红军。

最近这20天来,他常感到胸口闷堵,稍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夜里需半卧位睡觉。

这是咋回事?

随后,医院一查才知道是心脏出问题了。

但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无法缓解,医院心内科就诊。

图为医生在为俞大爷诊疗中

检查后,医生发现俞大爷肌钙蛋白和脑钠肽极高,这是急性心肌梗死表现!

于是,医生立马将老人收住在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图为医生在重症监护病房门口

次日,心内科柴大军主任医师介入团队为俞大爷再次进行了病情评估。

图为心内科柴大军主任工作中

完全右位心,这是一名罕见的“镜面人”!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俞老先生是极其罕见的右位心合并疑难的左主干分叉病变。

图为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镜像右位心、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处严重病变

如果不及时手术,俞大爷极易出现猝死或严重心衰

……

柴主任介绍,镜面人就是胸腹脏器左右颠倒,犹如看镜子里的自己一样,发生率极低。

科室年接诊多例,平均一年碰不到1例。

图为柴主任介绍病例中

“我从医十多年也才碰到五六例这样的患者。”柴主任说。

病情瞬息万变,抢救分秒必争!

面对这样罕见的CHIP病例(高危、复杂、有介入指征的患者),柴主任带领心内科介入团队迎难而上。

果然,由于俞大爷的心脏解剖结构和血管走向跟别人不一样。

图为心脏模型,与病例无关

平时手术中,对医生而言,轻车熟路的进管,都变得很曲折:先是桡动脉走不通,紧接着从股动脉到胸主动脉的血管存在扭曲,打了三四个弯,导管不够长……

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经过精准的导管操作,医生成功为俞大爷完成了左主干分叉病变双支架治疗(术式:DK-CRUSH),解除了老人的“心头大患”。

术后第三天,俞大爷再没有感觉胸闷、气喘。

图为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处病变解除。

目前俞大爷已康复出院。

心梗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20多岁青年成心梗群“常客”

急性心梗是人类最凶险的急症之一。

这病为何会找上俞大爷。

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对此,柴大军主任指出,俞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30多年,但平时没有规范治疗;加上他体重约95公斤明显肥胖,这些往往是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祸根。所幸就医及时,否则俞大爷的心肌功能会受损,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于心梗,大众的知晓率还很低。”柴主任指出,临床上很多病人,不乏一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的人,发病的时候,对冠心病知之甚少,如什么叫心绞痛,医院及时救治都不了解。

还有很多人以为心肌梗死是老年病。其实,心肌梗死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虽然以中老年人多发,但近几年越来越多低于45岁的甚至于20、30多岁的年轻人出现在心肌梗塞的队伍里。

柴主任再三提醒,平时如果发现自己在疲劳时、运动时、活动量增加时,出现胸口闷、压缩感,喉咙堵塞感、下颌骨酸胀不适,背部痛等现象,医院就诊,排查急性心梗的可能。千万不要强忍,不要等到心梗发生再就诊,这就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如果有合并心梗危险因素的个体,尤要警惕。

另外,平时没有症状的人,一旦出现剧烈胸痛,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打,防止猝死的发生。

最后,柴主任强调一点,对于心梗病人而言,心梗后心脏总缺血时间和病人的死亡率、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他说,附一心内科的医生都是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但降低心梗死亡率,除了医生的努力,还需要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还需要全社会共同重视。”

编辑:林奇

●医院动情讴歌新中国70华诞,就是这么燃!

●医生呼吁:这种水果真的会要命,有肾病的尤其当心!

●被发现时已经尿毒症,伤肾行为排行榜,最伤肾的原来是它

●收藏这份名单,寻医不再烦扰——位双认证名医大咖落户“福建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zlzs/11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