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第四医院麻醉科王永徽曾毅杨丽芳董海龙,本文已经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四期。
摘要
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好发于亚洲人群,多见于年轻女性。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压等。静止期患者因重要血管狭窄、闭塞影响脏器供血,可考虑手术治疗。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多为解决重要脏器血供不足而行人工血管架桥术。围术期管理具有很强的挑战性:首先,大动脉炎病变累及多处血管,术前行有创监测及静脉置管有较大难度。其次,本病病变累及颈内动脉,大脑缺血症状明显,术中既要保证颈内动脉阻断时的脑灌注,又要预防颈内动脉开放时发生脑水肿,同时要兼顾全身其他脏器的灌注情况。最后,如何平衡术后抗凝与止血治疗也是一个难题。最终目标是确保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7岁,体重36kg。主因头晕伴双上肢无力10个月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双上肢无力,并逐渐出现视力模糊,未接受任何治疗。3个月前因行走过程中突然出现抽搐,伴牙关紧闭、面色青紫,呼之不应,持续几分钟后症状缓解。医院就诊,B超提示:双侧锁骨下动脉、双侧髂外、股动脉大动脉炎改变,诊断为“大动脉炎、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后症状略减轻。2周前来我院就诊,B超提示:双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颈内外动脉、双下肢动脉大动脉炎改变,多科室会诊后考虑暂时不宜行手术治疗,以“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炎”收入我院临床免疫科治疗,给予调节免疫、改善循环、抗癫痫对症治疗后,患者四肢乏力有所减轻,时有黑朦、晕厥,无头痛、抽搐,无耳鸣。为彻底治疗,以“①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炎;②癫痫”收入我院血管内分泌外科。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饮食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下降5kg。
诊断:①结缔组织病,大动脉炎;②癫痫。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疟疾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四肢血压未测出。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右侧脉搏未触及,左侧脉搏减弱,双上肢皮温可,双下肢皮温、肤色可,双侧足背动脉未触及。
辅助检查:左、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计算体层摄影检查(CT)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左颈总动脉全程重度狭窄,起始处管腔狭窄约95%,无名动脉全程可见弥漫性管壁增厚,末端管腔狭窄约75%;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可见重度狭窄约95%,中远段交界处管腔狭窄约99%,部分层面基本闭塞。右椎动脉显影,左椎动脉经侧支血管显影提示:右颈总动脉全程可见弥漫性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约20%~30%;右颈外动脉起始处管腔狭窄约70%~80%;左颈内动脉显示良好,未见异常;左颈外动脉起始处管腔闭塞。颈部动脉上述表现(见图),符合大动脉炎(重度)。
其他动脉CT结果提示: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中上段管壁见增厚;左肾动脉见两支,较粗的一支起始部管腔狭窄约40%~50%;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右肾动脉均走行自然,管腔充盈良好,未见异常狭窄或斑块;双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显示正常;双侧股动脉全程未见显影(闭塞),下端经侧支显影;右侧胫后动脉未见显影,左侧胫后动脉浅淡显影;表现为大动脉炎改变,累及胸、腹主动脉及下肢血管病变。
拟行左侧髂外动脉至双侧颈内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术。
手术目的:改善脑血供,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体格情况分级:Ⅳ级。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2.1.2术前评估分析
2.1.2.1大动脉炎
2.1.2.2对于伴严重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围术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2.2术中管理
2.2.1实际麻醉术中管理
2.2.1.1建立有创血压监测
2.2.1.2麻醉诱导
2.2.1.3麻醉维持
2.2.1.4手术结束
2.2.2术中麻醉管理分析
2.2.2.1进行有创操作
2.2.2.2脑保护措施
2.2.2.3麻醉深度监测
2.2.2.4控制性低血压技术
2.2.3本例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实践总结
2.3术后管理
2.3.1实际术后管理和可能事件分析
2.3.1.1实际术后管理
2.3.1.2术后可能事件分析
2.3.2术后管理分析
2.3.2.1抗凝带来的风险
2.3.2.2人工血管架桥后带来的问题
2.3.3本例患者的术后管理实践总结
(转发此条信息,并截屏告知编辑部的读者,可获赠本篇文章的PDF版。亲,心动吗?动一动手指即可哦。)
北京治疗白癜风正规的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