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血管外科
-WEARETOGETHER-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的常见临床疾病,常出现患肢脉搏减弱,上肢缺血等引起肢体乏力症状,严重者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需积极的干预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主要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其次是大动脉炎,其他少见的有先天畸形、栓塞等。
早期,对于锁骨下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外科手术常予以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转流手术治疗,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可以高达23%~25%,死亡率达8%。年,Bachman首次报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腔内微创介入已经成为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的首选治疗方式。
但现阶段,对于以外周血管动脉硬化闭塞为主的疾病,其腔内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问题仍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近些年来,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广泛应用已逐渐显示出它的治疗优势。
优势一:
其药物紫杉醇为二菇类化合物的衍生物,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迁移,进而抑制其血管内膜增生。
优势二:
紫杉醇因其高度的亲脂性,而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持久性,可被血管内组织快速吸收并发挥抑制内膜的作用。
优势三:
药物球囊扩张时,其药物能快速被血管壁组织吸收并均匀的释放,减少血管的炎性损伤。
优势四:
药物涂层球囊可降低晚期受损血管的内皮化不良引起的血栓形成。正因为药物球囊能降低血栓的形成,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内膜过度增生,所以在降低靶血管再狭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那么,在以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或闭塞的病变中,其药涂球囊的效果又会如何呢。我们分享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硬化的患者使用药涂球囊的病例。
(58岁男性患者,药涂球囊使用后1年,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仍通畅)
我科的治疗经验分享
(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
1)、术式选择问题:腔内治疗首选,尝试股动脉入路或肱动脉入路开通,若腔内开通困难,II期人工血管转流手术为辅。
2)、有关脑卒中预防问题:对于右侧锁骨下动脉病变累及颈总动脉时,为预防球囊扩张时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必要时可先预留颈动脉脑保护伞。对于病变涉及椎动脉时,为降低球囊扩张后引起椎动脉闭塞,术中可考虑双导丝技术,术中椎动脉可预置V14导丝。
3)、涉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端病变的处理问题:操作时,勿使支架覆盖椎动脉或颈总动脉。特别是对于如右侧病变支架植入后是否会影响右颈内动脉的血供,尚缺乏循证学依据,为此,对于右锁骨下动脉病变,有学者采用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对吻来处理该区病变,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我科体会是对于初次治疗或较年轻的患者,累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端病变,可先尝试非支架置入治疗。可采用药涂球囊扩张辅助治疗,同期,若患者病变段存在明显钙化,可予以辅助减容技术(斑块旋切、激光消融)等治疗方式。后期若存在再狭窄可予以再次微创开通,必要时植入支架。
4)、支架选择问题:对于需要植入支架患者,需根据锁骨下动脉病变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支架。如对于病变近远端存在较为明显的直径差时,可考虑植入锥形支架;对于锁骨下动脉扭曲成角的病变,可考虑植入较为柔顺的自膨支架;对于病变存在明显钙化的术中可先予以高压球囊预扩充分后,植入径向支撑力较强的支架。有学者曾采用切割球囊来处理锁骨下动脉闭塞伴钙化增生病变,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健康小常识
原文链接:华美血管外科科普之——锁骨下动脉硬化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