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大脑后动脉分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1-8-13 17:26:57   点击数:
 ToImproveSometimes,ToCommunicateOften,ToSummarizeAlways...

作者:关峰*刘健孙瑄刘爱华

单位:医院(*医院)

导读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因其部位深在,外科开颅手术夹闭该部位动脉瘤较为困难,血管内栓塞治疗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本例患者为宽颈动脉瘤,单纯弹簧圈栓塞无法保障载瘤动脉通畅。术中采用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动脉瘤。支架释放后将支架微导管超选入动脉瘤腔内,转换为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动脉瘤,精准栓塞,提升手术疗效。

病情简介患者,男,60岁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1月余现病史:患者入院前1月余体检中发现颅内动脉瘤。无头晕及头痛。无一过性意识障碍,无癫痫发作。未经任何系统治疗。今为求进一步诊疗而来我院。门诊以“颅内动脉瘤”为诊断收入我科。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高血压病史10年余,规律口服降压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否认冠心病史及糖尿病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吸烟20余年每日20支左右近期戒烟,否认饮酒史。神经系统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CTA(-04-16,医院):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局部外膨,动脉瘤可能。其他脏器及血管功能评估:血常规、凝血四项、尿液分析及生化未见明显异常;术前8项病毒筛查阴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心电图及胸片均正常。血小板凝集试验三项

CYP2C19基因检测

-04-16CT医院

-04-16CTA医院

术前诊断:

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

高血压术前用药:

氯吡咯雷片75mgQd(7d)

阿司匹林肠溶片mgQd(7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d(7d)手术方案:全脑血管造影术+左侧大脑后动脉P1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手术指征:手术干预避免远期动脉瘤破裂出血风险手术风险:

术中及术后动脉瘤破裂出血

血管损伤导致血管夹层形成或血管闭塞

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穿支动脉闭塞

术后动脉瘤残留

手术过程

术中造影

动脉瘤3D重建

手术路径: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左侧大脑后动脉

分次路图下将支架微导管SL-10超选入动脉瘤颈以远(左侧大脑后动脉P2段)

将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超选入动脉瘤腔内

首个弹簧圈(Codman3mm*6cm)成篮后释放Atlas支架,使宽颈动脉瘤变成窄颈动脉瘤,达到动脉瘤颈塑形的目的。

将支架微导管SL-10超选入动脉瘤腔内上半部分,转换为双微导管技术继续栓塞动脉瘤。

动脉瘤栓塞完毕后,术中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栓塞效果满意,载瘤动脉及远端血流通畅。

手术材料

Synchro-14微导丝0.in*cm

Echelon-10微导管cm

SL-10微导管cm

NeuroformAtlas支架3.0mm*21mm

Codman弹簧圈3mm*6cm,3mm*4cm

ev3弹簧圈2mm*4cm,2mm*4cm,2mm*3cm,1.5mm*2cm

术者思考:

大脑后动脉(PCA)复杂动脉瘤是指宽颈、夹层、假性、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等无法单纯弹簧圈栓塞治愈的动脉瘤。PCA复杂动脉瘤在临床上较少见,仅占颅内动脉瘤的1%,年轻患者较多。因其部位深在,外科开颅手术夹闭该部位动脉瘤较为困难,血管内栓塞治疗近年来被广泛采用。

血管内支架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早期应用的球囊扩张支架,因外径多较粗,金属网丝包在球囊外面,支架柔顺性较差。因此,小血管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风险和困难很大。支架可造成血管变形而压迫脑干,血管移位牵拉穿支动脉及支架网丝对所覆盖穿支动脉的影响等,阻碍了支架在PCA动脉瘤的应用。自膨式支架应用于临床后,由于其输送系统外径小,柔顺性出色,支架系统的可操作性及安全性较球囊扩张支架明显改进。在支架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对动脉瘤局部血流动力学的良性影响,以及对载瘤动脉管壁的重塑形作用,支架逐渐由栓塞的辅助材料发展为治疗动脉瘤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制作工艺及支架材质的改进,目前所用支架(包括NeurofomAtlas、Enterprise及Solitaire等)金属网丝较细,动物实验及临床实践均显示其对血管壁及穿支动脉的影响微小,较以往的支架更适合在颅内小血管中应用。解剖研究也显示,P2段动脉直径平均为2.9mm,有允许血管内操作的空间。有研究报道将支架应用在颅内小血管(直径3mm)的临床报道,且安全性及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在支架治疗的策略方面多采用在载瘤动脉预置支架导管,先部分填塞或完全填塞动脉瘤后,再释放支架,利用支架将突入载瘤动脉内的弹簧圈压入动脉瘤瘤颈。该技术首先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其次可提高动脉瘤瘤颈的金属覆盖率,达到瘤颈塑形目的;同时可利用支架对可能存在的载瘤动脉管壁病变进行加固治疗。这一点对夹层动脉瘤尤为重要。

支架置入的安全性一直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l/1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