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股动脉采血致大面积皮下血肿!动脉血标本采集要注意这些!》的文章引起了同仁的强烈共鸣,网友就动脉血标本采集后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进行热议。其中,部分网友共同的困惑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那么,抽血引起的血肿分几种情况呢?如何预防?形成后又如何处理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文献,与同道们共同探讨。
血肿类型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为单纯的皮下血肿,另一种为假性动脉瘤形成的血肿,两种血肿特点见下表:
单纯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的预防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单纯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相同,所以其预防措施也是相同的。
1、提高操作者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
年,美国修订了《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其中,第33条"穿刺部位的准备和导管置入实施细则"内总则部分第F条规定:每个临床医护人员尝试外周穿刺的次数不应超过两次,总的尝试次数不应超过4次。多次不成功的尝试造成患者疼痛、延迟治疗、限制将来的血管穿刺、增加成本和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2、正确的评估
操作前,全面评估患者是否使用抗凝剂;是否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
3、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标准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中表示,动脉采血部位选择,推荐桡动脉作为首选部位,股动脉应为动脉采血最后选择的部位;新生儿禁忌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
4、做好健康宣教
拔针后立即用干燥无菌纱布或棉签按压3-5分钟,并检查出血是否停止;患者有高血压、凝血时间延长或应用抗凝药物时,应延长按压时间。按压松开后应立即检查穿刺部位,如未能止血或开始形成血肿,重新按压直至完全止血;避免使用加压包扎代替按压止血;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如股动脉穿刺抽血后避免半小时内下床活动;经股动脉穿刺检查后,术肢制动12小时,平卧24小时,不可过早负重。
5、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
动脉血气分析采血时,推荐使用专用动脉采血器采血,其针头粗细适宜,可避免由于针头过细造成溶血及针头过粗造成的动脉内膜损伤;美国《输液治疗实践标准》规定,在满足治疗方案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官腔数量最少的导管,应该是满足处方治疗所需的创伤性最小的装置。
6、严密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穿刺点有无出血、包块、疼痛等不适,采用"一问、二看、三触摸"的方式,"一问"即询问患者自身感受,"二看"即观看穿刺点,"三触摸"即要亲自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隆起。
血肿的处理1、单纯皮下血肿的处理
(1)局部湿敷:24小时内采用局部冷敷,24小时后采用局部热敷。
(2)云南白药气雾剂:先用云南白药保险液对局部血肿部位进行喷雾,范围略大于患处面积,3分钟后再喷云南白药气雾剂,范围同上,每天喷3次。
(3)50%的硫酸镁湿敷,每次1小时,每天3次。
(4)喜辽妥:3-5cm的乳膏局部涂抹,每日2次。
2、假性动脉瘤的处理
(1)发生皮下血肿后,应及时行血肿处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假性动脉瘤的存在。
(2)视动脉瘤的大小采取合适的止血方法,瘤腔直径小于1.5厘米、瘤颈较细长的较小动脉瘤可患肢制动,再次加压包扎或人工压迫联合加压包扎或器械辅助加压治疗,使瘤体闭合,但闭合时间从几天到2个月不等。
(3)瘤腔直径大于2厘米的较大动脉瘤,患者疼痛明显,有出血的风险,尽早手术治疗或超声引导下辅助治疗。
由此可见,动脉采血后形成的血肿,不可一概而论,要分清血肿的种类,才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总之,不管发生哪种血肿,都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解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最后,我想说,任何补救措施都不如做好事前防范。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操作标准,降低血肿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熊吉信,张明芳.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和预防要点[J].外科理论与实践,,14(3):-.
[2]美国《输液治疗实践标准》.
[3]吴欣娟.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瞿广素,甘春霞,罗维,等.喜辽妥与硫酸镁治疗PCI术后皮下血肿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8(17):-.
[5]陈晓英,孙淑銮,李玉琴,等.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皮下血肿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
[6]胥小芳,孙红,李春燕,等.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要点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17(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