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是最常用的动脉穿刺部位,通常选用左侧桡动脉。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桡动脉搏动。由于此动脉位置浅表、相对固定,因此穿刺置管比较容易。
适应症
1.接受复杂、重大手术,如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或肝移植手术,需持续监测血压变化者。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如严重创伤、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各类休克患者。3.术中需进行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的患者。4.无法测量无创血压者。5.需指导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持续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6.需反复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等检查的患者。7.在采血困难时,需用此法获取大量血标本者。8.需通过动脉压力波形获得诊断信息的患者。9.需根据收缩压变异度评价容量治疗反应的患者。
禁忌症
1.改良Allen试验阴性者。2.穿刺部位或附近存在感染、外伤者。3.凝血功能障碍或机体高凝状态者。4.有出血倾向或抗凝治疗期间者。5.合并血管疾患如脉管炎等的患者。6.手术操作涉及同一范围部位的患者。
注意事项
1.穿刺前应评估近端动脉搏动以证实没有血栓形成。
2.确定穿刺部位是操作成功的关键,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3.注意无菌操作,管理好动脉通道,尽量减轻动脉损伤,经常用无菌肝素水冲洗动脉(或用无菌肝素水加压至mmHg持续冲洗),发现血凝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4.测量取血时应避免空气进入连接管路和血样;若有少许空气进入,要立即排尽。
5.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血管痉挛、血栓、巨大血肿等并发症,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凝块,挽救肢体。
并发症及处理
1.血栓形成持续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
2.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穿刺置管成功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压迫止血3min~5min。3.感染一般保留3d~4d应拔除测压套管,术后发现局部有炎症表现时,应及时拔除。
动脉波形解读
心室收缩期左心室快速射血,血压迅速升高,形成动脉压波形的上升支、峰值和下降支的前部。
位于重搏切迹后面的下降部分,直到最低点是心室舒张期的动脉压波形,跟随在ECG的T波之后。重搏切迹反映了主动脉瓣关闭。在主动脉内的血液向外周动脉流动的过程中,也可以产生第二波峰,它因测压部位不同而变化,在桡动脉压力波形中常能看到位于第一波峰后的第二波峰,而股动脉压力波通常只显示一个压力波峰。
桡动脉压力波的上升支出现较ECG的R波慢ms~ms,这段时间代表了心室肌去极化、左心室等容收缩、主动脉压力向桡动脉传导以及动脉导管压力向压力传感器传导的过程。
压力向外周动脉的传导比血流快,压力传播速率为10m/s,而血流速率为0.5m/s,故身体各部的动脉波形有差别,越远端的动脉压力脉冲到达越迟,上升支越陡,收缩压越高,舒张压越低,但重搏切迹越不明显。
呼吸机对动脉波形的影响:
在机械通气中,存在最高与最低收缩压差(SPV),△up是收缩压最大值与呼气末血压差,△down是呼气末血压与最低压差,正常情况下△up=△down,为4mmHg~5mmHg,其反映了前负荷:低血容时SPV和△down升高;慢性心力衰竭时SPV、△down减少,△up升高。因此,机械通气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前负荷下降,对于左心衰竭患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