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知关于创伤骨科临床中血管损伤的思考

文章来源:股动脉损伤   发布时间:2020-1-14 14:31:08   点击数:
 

周围血管损伤在创伤骨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及时发现并尽快止血和重建血液循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若延误血管损伤的修复,往往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截肢的灾难性后果。故藉此约稿之机,就笔者在此方面的经验和思考略作阐述,以期提高广大创伤骨科医生对周围血管损伤的认识。

一、警惕少见的血管损伤和隐匿性血管损伤

创伤性周围血管损伤多见于高能量钝性伤、多发伤、复合伤患者,常为骨折、脱位的合并伤。周围血管损伤易发生于血管贴近骨面或关节走行、位置相对固定的部位,多由骨折移位压迫、骨折断端刺入、外力牵拉、扭转等机制所致,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向前成角移位压迫或刺伤肱动脉、膝关节脱位合并胭动脉损伤等。这些临床中相对多见的损伤已在教科书和文献中反复被提到,相信多数医生能够掌握其发生规律并及时识别和处理。然而,有时周围血管损伤的机制和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我院曾收治1例63岁男性患者,走路时跌倒致右臀部撞上路肩,3h后因右臀部剧烈疼痛、肿大及右下肢麻木至我院急诊就诊,患者长期服用抗血小板中成药[1]。此患者经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诊为臀下动脉分支破裂出血,给予凝胶海绵栓塞治疗。通过这一特殊病例,笔者想提醒广大创伤骨科医生,要时刻警惕不典型机制导致的、不常见部位的血管损伤,掌握其可能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培养缜密的临床诊断思路,以减少漏诊。特别是对于血管壁脆弱、近期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轻微外伤即有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另外,要多阅读文献,借鉴他人经验,重视个案报道的参考价值。

我院曾收治1例36岁女性患者,因交通伤致骨盆骨折,8个月后右臀区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麻木和肿胀,来我院时已发生失血性休克、贫血,经检查确诊为右臀上动脉部分断裂、活动性出血伴右臀区巨大血肿形成,给予右髂内动脉弹簧圈栓塞和右臀区血肿清除术等治疗[2]。由于该患者近期无外伤史、骨盆骨折无再移位且出血部位不邻近骨折处,我们考虑动脉损伤系交通伤所致,早期因有丰厚的臀肌覆盖、局部压力大等而隐匿,后期形成假性动脉瘤。之后,通过总结我院的血管损伤病例并回顾文献,我们首次提出了“隐匿性血管损伤”的概念[3],这是临床中容易误诊的一类损伤,由于距离外伤时间已久,接诊医生往往没有首先考虑血管损伤的可能。迄今为止,据文献[4]报道隐匿时间最长者达54年。

隐匿性血管损伤可发生在四肢和骨盆的主干血管及其主要分支,以动脉损伤为主,多为B型损伤[5],后期常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同时损伤者可形成动一静脉瘘。此类患者就诊时可以表现为肢体供血不足、局部包块、神经受压、突发活动性出血、局部反复肿胀、关节内反复积血、浅静脉曲张、肢体无力、间歇性跛行等[6-8]。其变化多样且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增加了诊断难度,特别是局部形成肿物者,易使医生误以为是感染或肿瘤。位置深在且较粗大动脉的B型损伤多因继发假性动脉瘤而长时间隐匿,若薄弱的瘤壁突然破裂可发生大出血,由于无法压迫止血,患者会迅速发生休克。此时若行手术探查,往往不易寻找出血点,反而耽误抢救时间。因此对于这种情况,我建议立即行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快速止血后再行手术修复动脉。

二、不轻易排除血管损伤的诊断

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脏器损伤、关节脱位、污染较重的开放伤等均需急诊处理,此时医生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急重损伤上,容易忽视血管损伤的征象。全身血压降低、肢体肿胀、骨折、神经损伤亦可能混淆医生对动脉搏动和肢体血供的判断。临床实践中因上述原因遗漏血管损伤的病例并不少见,在此要提醒各位临床医生,体格检查是发现血管损伤的最基本手段,一定要做到全面细致、双侧对比和动态观察,重视细微的异常。文献[9-10]报道体格检查无异常可以可靠地排除需修复的血管损伤,但应注意不是排除所有的血管损伤,有5%一15%的血管损伤患者远端动脉搏动是正常的[11]。侧支循环丰富部位的血管损伤可不引起远端肢体缺血,但有不少患者在接受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因局部血供和侧支循环进一步遭到破坏而出现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因此,临床中未明确有无血管损伤前不要急于行骨折手术,更不可只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swjxxy.com/jbzz/9529.html